说到珍惜粮食的古诗,不少人会想到哪个知盘中式快餐,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,它们源于李绅的《悯农二首》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全诗也源于这首诗,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。
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全诗的意思:
春季只须播下一粒种子,秋季就可收成不少粮食。
普天之下,没荒废不种的田地,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。
盛夏中午,烈日炎炎,农民还在劳作,汗珠滴入泥土。
有哪个想到,大家碗中的米饭,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?
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全诗:
《悯农二首》
唐代李绅
1、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2、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哪个知盘中式快餐,粒粒皆辛苦?
《悯农二首》全诗赏析:
第一首一开头,就以“一粒粟”化为“万颗子”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,用“种”和“收”赞美了农民的劳动。
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诗的后两句是说,普天之下,没荒废不种的土地,劳苦农民,仍然要饿死。
第三句推而广之,描述四海之内,荒地变良田。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,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,遍地丰收的景象。“引满”是为了更有力的“发”。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,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,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,更为沉痛。丰收了又如何呢?“农夫犹饿死”,它不只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,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。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,而他们自己呢,还是两手空空,惨遭饿死。诗迫使大家不能不携带沉重的心情去思索:是哪个制造了人间悲剧?答案是非常了解的。诗人把这所有放在幕后,让读者去探寻。这就把矛头直指不适当的社会财富分配规范。
第二首诗,第一句“锄禾日当午”,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、时间和天气状况。日当午,是指到了中午,太阳当头照着,是一天最热的时候,诗人没一般地写农民锄禾怎么样劳累,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“日当午”紧相呼应。这两句的意思是:夏季的中午,农民顶失火辣辣的太阳,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。因为天气炎热,劳动紧张,次民累得满头大汗,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。
3、四句“哪个知盘中式快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是诗人在抒发感慨。盘,盘子,这里指碗。餐,指饭食。皆,都。意思说:有哪个了解碗里的饭,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!言外之意,世上的大家,难道不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、尊重农民的劳动吗?
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浅显易懂,但却十分感人,重要原因是借用形象的描述、形象的议论,来揭示日常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描述,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;议论,紧紧围绕每人必需的“盘中式快餐”。而且,诗的前后联系非常紧,顺理成章。没前面两句的描述,后面两句议论就看上去空泛,没根基,没力量。反之,没后面的议论,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,意义也就没如此深刻了。
《悯农二首》有关习题:
1、诗的前两句写春种秋收,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全过程。其中()和()表现了劳动的无限创造力。
2、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3、李绅《悯农》诗中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揭露的是()。
A.遇见大灾害。
B.干活不努力。
C.规范不合理。
D.有志难报国。
答案:
1、一粒(粟)、万颗(子)。
2、对劳动人民的同情,对剥削者的不满。
3、C。